n 对于功夫电影的偏爱,使得俺格外关注这部《金刚王:死亡救赎》,原因很简单,在华语功夫片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一部以纯粹功夫格斗为主的电影出世,少林武僧释延能首挑大梁的作品,在专业武打演员的护航之下,在小弟看来,电影里的真功夫格斗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nn nn 如今的华语电影中,功夫片与动作片的比例已经不比从前了,更让人沮丧的是,以往实打实的真功夫打斗更少了。成龙、李连杰已老,甄子丹独木难支,吴京不拍功夫,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国内武打演员一抓一大把,但关键问题在于现在市场已变,由大明星话事的内地市场,即便有功夫和动作也并非专业化,看起来不太美型。而且现在特效和摄影技术的发达,很多动作都依靠电脑特效完成,比如冯德伦的《太极》。或者电影技术的发达,让很多专业演员也不会像以前成龙那样拳拳到肉的“真打”,比如《不二神探》中的打斗,不提非专业演员的打斗效果,就连李连杰、吴京、邹兆龙等人的功夫,也在摄影剪辑的条件下变了味道,现在是明星时代,已经没人肯拼命摔打了,就连几年前《杀破狼》《导火线》那种追求技巧硬战的打斗如今也很少反观泰国的《拳霸》,印尼的《突袭》,这些电影拍摄方式都是比较旧派,说穿了都是老港片用剩下的东西,但却是真刀真枪的在“打斗”,而且大段大段的肉搏缠斗戏也正是老港惯用的技法,效果很理想。而这些东西反倒我们没有了,这就是华语功夫电影现在的处境。nn nn 这就是我推荐《金刚王》的理由,并不是说电影有多么好,而是该片满足了一个功夫片影迷的需求。剧情不必多说,像是《拳霸》等以打为主的电影剧情并非突出,假如一部拥有美观格斗的功夫片配上很棒的情节,经典无疑。很显然《金刚王》没有达到经典的高度,但这部电影把好钢全用在刀刃上,电影从头打到尾,几乎一刻不停歇,所谓的拳拳到肉,暴力美学,也不过如此。nn nn 按理说,《金刚王》绝对处于cult电影,纯粹为打斗而生。本片的剧情与《少女杀手阿墨》类似,都是杀手自我救赎的故事,救赎的方式就是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武力解决。片中大小打斗数场,雄性气息不能再多了,扑面而来的狂暴与血腥之气使得本片成为华语功夫片中非常热血阳刚的一部。无论是快慢镜切换时的动感,还是最后雨中大战微观镜头对肌肉力度变化的特写,都十足生猛,非常暴力,是一部典型的cult功夫片,不禁让人想起了多年前的《力王》,二者有相似之处,震碎头骨、打凹心脏这些暴力镜头很直观。而本片的动作在专业武打演员的演绎下,更是非常养眼。nn nn 当年小弟业余练传统武术套路时,教练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武术注重神与魂,眼无神,拳无魂”。意思就是一个习武之人除了要掌握基本技巧和过硬的训练之外,所谓的武者的修行也是必不可少。这是对习武者的气质培养,教练曾说,以前他们的就时不时的到山顶静坐,叫做在大自然中采气,这都是修行功课之一,听得跟武侠小说一样。这些就是一个专业武者与业余练家子的区别。别看很多明星经过了后天培训都具备了不错的身手,但与专业人士想比,差的不在形而在神。比如刘家良、李连杰等人身上的气质,招式之中就能带出来。《叶问:终极一战》中的黄秋生,尽管动武不多,但气质颇显,黄秋生曾是大圣劈挂门的传人,这就是区别之处。nn nn 释延能是少林寺第32代弟子,12岁就上山了,所谓的修行必定不输其他专业演员。从《功夫》中的苦力强再到《西游降魔篇》中的降魔师,无论是招式的扎实、狠毒,还是眼神凌厉、倔强,都能看出作为一个专业武术演员的气势,神形兼备。而且释延能身上带有少林弟子那种硬气的风格,他的角色都突出了力量和刚猛,放到这部《金刚王》中,也就更能突出其长处。nn nn 片中最重要的几场打斗出现在结尾,风格不仅相同。与暴坛“狱霸金刚”铁穆雷的战斗是力量的角力,突出硬碰硬的招式,职业柔道运动员姜宝成饰演的反派高大威猛,这场战斗表现的是最原始的狂暴,身体上每一寸肌肉都得到充分燃烧。与伤坛“魔尸金刚”疯猿的大战最具特色,亚洲舞王南贤俊饰演的角色在动作中融入了舞蹈、跑酷等运动风格,其招式诡异,上蹿下跳,还记得当年玩FC版《双截龙2》时,里面有一关boss那两个非常难缠的忍者,到处乱飞,也不知道谁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疯猴”,本片里疯猿正如前者,通过动如灵猿的绝地拼搏来展示格斗技巧,招式狠毒。最后一场与绝坛“冥神金刚”苍生大介的战斗称得上的武者之间的持久对抗,其中融入了精神、力量与武学造诣的对抗,雨中大战更显出战斗的惨烈。空手道对抗少林功夫,无论气势还是动作美感都颇有看头。nn nn 之前《金刚王》打出的旗号是“第四代功夫电影”,一直对这个称号很纳闷,电影又不是战斗机,怎么还分代系。最后在片方的一个活动中,一幅由数千张纸片做成的巨大的李小龙画像背板,当人们经过背板,一一撕下这些纸片后,留下的就是电影《金刚王》主角释延能展现真功夫的画面。这才明白所谓“第四代”是什么意思。通过本片,打算将释延能在李小龙、成龙与李连杰、甄子丹之后,培养成第四代功夫巨星。nn nn 从《金刚王》的打斗风格还是主旨上,能看出本片是在向李小龙致敬,尤其是他未完成的遗作《死亡游戏》,通过与无数不同派系的高手对决,达到武者修行的目的。可以说无论电影还是释延能,都是非常纯粹的,从李小龙去世之后到2013年,整好40年。释延能在武术造诣方面自然不在话下,而且他在硬气和刚猛方面也与李小龙很相似,从成龙的诙谐打斗、李连杰的技巧招式、到甄子丹的搏击实战术,释延能能否成为硬派功夫明星的代言人呢?目前国内唯独缺少硬派功夫明星,释延能假如从此能够以自己的风格发扬下去,那么离第一个“从少林寺到功夫巨星”的星光之路将不会遥远。nn nn 《金刚王》将于9月26日登陆国内院线,在国庆档逐渐成为以《狄仁杰神都龙王》为首的3D大战时,《金刚王》在2D影厅也会有一番作为。本片的目标观众群体很明确,功夫迷、爷们戏,花痴女子也照单全收。nn n
释行宇可以算得上真从少林寺学出来的,基本功自然不在话下,释行宇的动作跟他憨厚的样子一样,不如李连杰/吴京这种体院训练出来的干净飘逸,可是一拳一脚都颇显力度,连贯刚猛,特别是架势,马步很稳,真对得起少林这招牌。
周星驰的《功夫》,甄子丹《导火线》,刘德华《新少林寺》,一直在配角地带晃悠,可是每次出镜都算留下脚印,让人记住了。
长相如此,想挑起动作片一哥估计是没戏了。在华语武打片市场这个环境,长相永远是大于你的本事,这很悲哀,所以Tony Jaa只能出现在泰国,中港台的市场是不可能给你这个机会的,Tony Jaa那长相来中国一辈子也出不来。如此看来释行宇能担纲主角实属不易,同时也说明了中国真的缺少新一批的领头武打明星了。
《金刚王》的故事剧情,恕我无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中日恩怨这个被重复了1万遍的背景,并没有被赋予任何新鲜血液,反而更比一般电视剧的台词更加无聊。释行宇本来就不是一个演员,你还给他配那么多生硬的台词,让人没有一秒钟入戏。
如果你要用“爱国”或者“民族情感”这些元素,你就把它包装好,拿出点诚意来,不要粗制滥造,做得那么假反而让人有抵触情绪,适得其反,将严肃的题材娱乐化,肤浅化,标签化的后果就是很多人觉得那本来就是一场漫画一样的游戏。
影片开始,池内博之,仓田保召的出现,让我对接下来的剧情甚至有了些期待,可很快我就被证实,这两名日本演员是来打酱油的。
仓田保召是什么人???银幕上把空手道打得最漂亮的几个人之一,动作干净,快,狠。你让仓田保召演一个武打片,不让他打两下,这是浪费资源,严重的浪费资源。你让我们这些看《精武英雄》长大的人如何能够接受这样一个伤心的结果?
等到花儿也谢了之后,第一场主要打斗开始了,这时好像变成了另一个电影。从武打设计,到拍摄技巧,都非常有意思,“罗汉睡觉”是这段打斗的点睛之笔,少林拳法标志动作+MMA的诠释这种想法很天才。。。打斗的时间长度也让人满意。。是的,长度有时候还是挺重要的。
第二场重头戏是跟一个韩国的舞蹈演员打。这里可以慢慢看出来,在动作上,这部戏真算是用了点心的。你能看到很浓的袁和平的影子,威亚基本处于“锦上添花”的状态,有时候就拽一下下。。。不会因为过多的威亚影响打斗整体的质感。
一段长时间的装B跟唠叨扯皮之后,第三段武打在两位主角内展开。
最后这一场对决拍得可以说很视觉上很漂亮,很多慢镜头的运用,可能是想展现两个壮汉的力量。。。特别是刘承俊的肌肉,在雨天里拍得像男士用品广告一样。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英雄》或者《300》。慢镜头虽然拍得很漂亮,可是弱化了打斗的节奏还有紧张感,我个人猜测是刘承俊的身手其实并不是很好,这么大的肌肉,在动作的连贯性还有速度上肯定有些慢跟生硬,完成得也不会很干净。用一般的速度拍,应该是不那么精彩的。
释行宇身为少林正宗,这部电影里所需要对打的三巨头,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打演员,一个巨人,一个跳舞的,一个肌肉男。这三段武打风格不同,拍摄手法也不同,算是三段小品,虽然看出了武指/摄影的能力,不过是不是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风格会更完整?
如果能配对更合适的专业武打演员,用更统一的拍摄手法,会不会更精彩?我不知道。
电影整体来说,是烂得一塌糊涂,唯一值得看的就是武打部分的确没有让人失望,再强调一下那三个巨头都不是真正能打之人,所以能打成这效果,也算实数不易了。而释行宇的这次尝试,也证明了他的确还没有到能自己担纲主演的火候,我相信他是有实力的,但这次的团队太差了,如果把他往Tony Jaa,Iko Uwais那个风格去引导,应该是不错的。。。唉,定位啊。。定位
《金刚王:死亡救赎》的创作出发点同《太极》如出一辙,都是以现实中的武学精英来独挑大梁,加之罗永昌与冯德伦又都是香港人,更让这两部影片神似一筹。不过,虽同为武术奇才,袁晓超跟释行宇相比,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这里不讨论他俩若是过招,孰赢孰负,抑或难分伯仲,而是单单来看演艺生涯的履历。释行宇俗名张淑武,又名释延能,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第32代弟子,12岁时就皈依了少林,拜少林寺武僧队总教头德扬禅师习武参禅,整整十一年。恰巧在影片中,苍生大介为了同金刚王一决高下,苦练了十二年的武功,难得一见电影的台词不是随便打诳语的。在少林习武期间,释行宇曾代表少林寺武僧队出访欧美、东南亚等数十国家进行功夫表演及友好访问,可见他在功夫领域的确是可圈可点的。他的荧幕处女作应追溯到周星驰导演的《功夫》,饰演的是“十二路谭腿”苦力强,话虽不多,但功夫劲道,于其说是来演戏的,不如说就是来秀真功夫的,压根儿就不用将他当演员来看。尔后又在《叶问》中同甄子丹搭戏饰演武痴林,在《新少林寺》中搭档谢霆锋、刘德华饰演武僧净空。以上这些履历,见证了释行宇从武学巨匠到专业演员的艰辛历程,这十年间一路走来,也演过不少只会打打杀杀,台词聊胜于无的二愣子,但最终在这部《金刚王:死亡救赎》拿下了主角,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顶峰,非常不容易。而年轻有为的袁晓超,初露稍惊艳,但仍处于摆架势,耍花枪的阶段,两部《太极》下来,出场时间足够,台词却寥寥无几。
《金刚王:死亡救赎》兜售的内核其实很单纯,那就是“真功夫”。借用抗战当时代背景,拿西方的死神哈迪斯来让日本做教义,硬是创出个“哈迪斯教”来,本质上就是让人来看打架的,同古罗马的角斗场有过之而无不及。影片的故事走向犹如闯关的格斗游戏,没有小兵,只有BOSS,重点展示的三场比武,占据了大部分的片长,除此之外的剧情简洁明了,几乎用不着伏笔,更不用到叙事的技巧。这让影片所打出的“第四代功夫电影“的旗号尤为鲜明。四十年前中国出了李小龙,光靠一路双截棍就打出了一片天地,更不用提及MMA之父、截拳道之父、双节棍之父这些亮瞎人眼球的头衔了,“中国功夫”也一时成了在西方文化里最能代表中国人文底蕴的词汇。之后出现了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这三大功夫电影巨头,又构成了两代功夫电影,直到如今国内功夫电影江河日下、日暮穷途,其一是因为拍摄技术的革新,特效的大量运用直接导致传统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在表面上看起来单薄无力,反倒是经过艺术二次加工过的拳脚显得讨人欢心。其二,也是最最关键的原因是武打演员的严重缺失,找不到一个“真功夫”与“演技”的结合点,往往是会功夫的演不来戏,会演戏的只会耍花枪。为此,在四十年后的今天,着力培养“真功夫”的演员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绝不能因为人与技术的因素,丧失掉了中华武术的魂魄,而释行宇用实力证明他就是绝佳的人选。
释行宇在片中打得非常卖力,也非常给力,尤其是首场挑战暴坛坛主铁穆雷的桥段。功夫片中最惯用的伎俩就是比武双方身形的差距,不但能够加强对比,而且能使功夫的力道全方位的体现出来。身形上的视觉差,让释行宇的每一次出拳都显得浑厚有力,画面上好看,心理上更是感觉痛快无比。《画皮》的金牌制作团队到了《金刚王:死亡救赎》这里,对画面的雕饰是相当靠谱的,还特意将终极一战的布景拉进了雨中,比之王家卫《一代宗师》的开场秀更贴近大众的审美级别。至少个人是没水平欣赏出王家卫的这场戏拍了N遍,直到把每一滴雨水都修饰了好几回才肯罢休。不过考虑到档期,马上就要直面徐克老怪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去临幸《金刚王:死亡救赎》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凡事看过的观众,一定会惊叹于影片的诚意。如此,对释行宇来说,真金白银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因此,当罗永昌执导的《金刚王》打出“第四代功夫电影”的旗号时,其复兴功夫片的野心不可谓不大。释行宇乃少林传人,其硬桥硬马的功夫底子自然无可置疑。然而仅凭一个释行宇,便敢大言“第四代”,恐怕只会惹人嗤笑。
看过《金刚王》这部电影后,的确能感觉到罗永昌的煞费苦心。影片中的武术设计,可谓花样繁多,涵盖了摔跤、散打、巴西柔术、日本跆拳道、美国自由搏击。为此,导演不惜在电影里安排了一支远征军,并让里面的美国白人、黑人作为主要角色与主角和反派们大打出手。
另一方面,本片以传统功夫片的经典形式——闯关,作为影片叙事的主要结构,瞬间便让热衷于功夫电影的影迷倍感亲切。闯关的形式让人想起李小龙的遗作《死亡游戏》;而暴坛、伤坛、绝坛三大坛主的设定,则让人忍不住想起香港另一部让人津津乐道的Cult电影《力王》里,男主角在监狱里独战东、南、西、北四仓天王的设定;而男主角先是受邪恶组织哈迪斯培养,后又反出哈迪斯,最终消灭这个邪恶组织的情节,更是在《冷血十三鹰》、《龙虎门》等功夫片中常常出现。
如果仅仅如此,那么这也不过是罗永昌抒发自己对功夫片热爱之情的致敬之作,远远谈不上对功夫片的革新,更谈不上“第四代”。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其实是影片的镜头调度,学习了好莱坞最新动作片的视觉特效手段,瞬间让电影的视听效果与传统功夫片大异其趣。从这一点上说,称本片为“第四代功夫电影”,倒也不算全是虚言。
具体而言,在男主角金刚王与暴坛坛主狱霸金刚的战斗中,导演运用了好莱坞动作片导演扎克·施耐德的招牌镜头调度手段,在打斗中穿插使用常速镜头和慢速镜头。这套手法在好莱坞称之为speed ramping,即“速度曲线”的意思。当然,香港早期功夫片里不是没有这种拍摄手法,但用法却完全不同。
早期香港功夫片,会在一套完整动作的最后,插入一个慢速镜头,其意义相当于一个“句号”,来强调这套动作所产生的“结果”。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主角最后的致命一击打在反派身上时,镜头突然变成慢速,反派缓缓吐血、挣扎、倒地。
而扎克·施耐德对速度曲线的使用则不是这样。在《斯巴达300勇士》和《守望者》两部电影中,慢速镜头穿插在常速镜头中,不是表示一个动作的终结,而是强调一个动作的节奏感。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扎克·施耐德的电影好像MV一样动感十足。
《金刚王》里释行宇与狱霸金刚的打斗也是如此,男主角每一次挥拳、击打、躲闪,都会用慢速镜头突然穿插进来,以至于观众仿佛能亲身体验那击打之下的力量感。心脏随着常速慢速镜头节奏的变化而跳动着,每一次打击到对手身上都让人身体为之一震,只看得人血脉贲张!
到了第二场男主角与伤坛坛主魔尸金刚的决斗,为了表现魔尸金刚疯猿速度的疾速诡谲,导演又放弃了速度曲线的运用,而以复杂的长镜头调度来完整展示疯猿的四处游走。在这一个段落,导演似乎又回归了传统动作片的调度手法,以吊威亚的方式、以跑酷般的动作,来表现男主角与疯猿的打斗。
当男主角与疯猿游走到桥座顶上时,这场打斗进入了一个高潮。脚下所能够踩的地方只有方寸之间,一旦掉下去,则是万劫不复。这种刀锋上的舞蹈也是香港传统动作片常爱表现的段落,远可追溯到李连杰主演《黄飞鸿》里,黄飞鸿与铁布衫严振东在竹梯上的大战,近则让人想起甄子丹主演的《叶问2:宗师传奇》里甄子丹与洪金宝在木桌上的对决。
而最终场的决斗,男主角与绝坛坛主冥神金刚的对决,则又参照了好莱坞《黑客帝国3》之中的雨中大战,也就是超高速摄影。高速摄影所形成的慢速镜头不完全等同于扎克·施耐德一快一满的常速镜头与慢速镜头穿插使用,高速摄影更强调的是动作的造型感。
扮演金刚王的男主角释行宇和扮演冥神金刚苍生大介的刘承俊,都有一身完美的肌肉,当他们脱下衣服,在漫天的雨点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一拳一脚地做着生死相搏时,这种造型的美感远远大过了动作本身的狠辣。
而最让人叫绝的则是,这种表现形式恰恰与这场决斗的主题相呼应。如果说,第一场与狱霸金刚的决斗,比的是力量,所以用速度曲线的表现形式来呈现;第二场与魔尸金刚的决斗,比的是速度,所以用长镜头调度来表现完整动作的流畅性;那么第三场与冥神金刚的决斗,比的则是心。二人都有着不得不战的理由,也有着绝不可改变的信仰,更有着必胜的信心。因此,他们所拼的,已经不是招式,而是心境、是武德。最终,男主角金刚王在自己哥哥的呼唤下,以爱之心战胜了冥神金刚所代表的哈迪斯战之心,赢得最终胜利,也是对这个主题的再一次强调。
《金刚王》的三场决斗,既让人看到了传统功夫片表现形式的再一次精彩呈现,也系统地运用了好莱坞动作片里视觉特效的表现形式。整部电影的视听感受酷劲十足,非常新潮。《金刚王》所反映出的融合创新态度,是否真的能革新功夫片的表现形式,以开启“第四代功夫电影”,现在说还为时尚早,但导演罗永昌的努力,至少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只有这样不断地摸索和创新,中国电影才有希望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n 对于功夫电影的偏爱,使得俺格外关注这部《金刚王:死亡救赎》,原因很简单,在华语功夫片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一部以纯粹功夫格斗为主的电影出世,少林武僧释延能首挑大梁的作品,在专业武打演员的护航之下,在小弟看来,电影里的真功夫格斗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nn nn 如今的华语电影中,功夫片与动作片的比例已经不比从前了,更让人沮丧的是,以往实打实的真功夫打斗更少了。成龙、李连杰已老,甄子丹独木难支,吴京不拍功夫,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国内武打演员一抓一大把,但关键问题在于现在市场已变,由大明星话事的内地市场,即便有功夫和动作也并非专业化,看起来不太美型。而且现在特效和摄影技术的发达,很多动作都依靠电脑特效完成,比如冯德伦的《太极》。或者电影技术的发达,让很多专业演员也不会像以前成龙那样拳拳到肉的“真打”,比如《不二神探》中的打斗,不提非专业演员的打斗效果,就连李连杰、吴京、邹兆龙等人的功夫,也在摄影剪辑的条件下变了味道,现在是明星时代,已经没人肯拼命摔打了,就连几年前《杀破狼》《导火线》那种追求技巧硬战的打斗如今也很少反观泰国的《拳霸》,印尼的《突袭》,这些电影拍摄方式都是比较旧派,说穿了都是老港片用剩下的东西,但却是真刀真枪的在“打斗”,而且大段大段的肉搏缠斗戏也正是老港惯用的技法,效果很理想。而这些东西反倒我们没有了,这就是华语功夫电影现在的处境。nn nn 这就是我推荐《金刚王》的理由,并不是说电影有多么好,而是该片满足了一个功夫片影迷的需求。剧情不必多说,像是《拳霸》等以打为主的电影剧情并非突出,假如一部拥有美观格斗的功夫片配上很棒的情节,经典无疑。很显然《金刚王》没有达到经典的高度,但这部电影把好钢全用在刀刃上,电影从头打到尾,几乎一刻不停歇,所谓的拳拳到肉,暴力美学,也不过如此。nn nn 按理说,《金刚王》绝对处于cult电影,纯粹为打斗而生。本片的剧情与《少女杀手阿墨》类似,都是杀手自我救赎的故事,救赎的方式就是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武力解决。片中大小打斗数场,雄性气息不能再多了,扑面而来的狂暴与血腥之气使得本片成为华语功夫片中非常热血阳刚的一部。无论是快慢镜切换时的动感,还是最后雨中大战微观镜头对肌肉力度变化的特写,都十足生猛,非常暴力,是一部典型的cult功夫片,不禁让人想起了多年前的《力王》,二者有相似之处,震碎头骨、打凹心脏这些暴力镜头很直观。而本片的动作在专业武打演员的演绎下,更是非常养眼。nn nn 当年小弟业余练传统武术套路时,教练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武术注重神与魂,眼无神,拳无魂”。意思就是一个习武之人除了要掌握基本技巧和过硬的训练之外,所谓的武者的修行也是必不可少。这是对习武者的气质培养,教练曾说,以前他们的就时不时的到山顶静坐,叫做在大自然中采气,这都是修行功课之一,听得跟武侠小说一样。这些就是一个专业武者与业余练家子的区别。别看很多明星经过了后天培训都具备了不错的身手,但与专业人士想比,差的不在形而在神。比如刘家良、李连杰等人身上的气质,招式之中就能带出来。《叶问:终极一战》中的黄秋生,尽管动武不多,但气质颇显,黄秋生曾是大圣劈挂门的传人,这就是区别之处。nn nn 释延能是少林寺第32代弟子,12岁就上山了,所谓的修行必定不输其他专业演员。从《功夫》中的苦力强再到《西游降魔篇》中的降魔师,无论是招式的扎实、狠毒,还是眼神凌厉、倔强,都能看出作为一个专业武术演员的气势,神形兼备。而且释延能身上带有少林弟子那种硬气的风格,他的角色都突出了力量和刚猛,放到这部《金刚王》中,也就更能突出其长处。nn nn 片中最重要的几场打斗出现在结尾,风格不仅相同。与暴坛“狱霸金刚”铁穆雷的战斗是力量的角力,突出硬碰硬的招式,职业柔道运动员姜宝成饰演的反派高大威猛,这场战斗表现的是最原始的狂暴,身体上每一寸肌肉都得到充分燃烧。与伤坛“魔尸金刚”疯猿的大战最具特色,亚洲舞王南贤俊饰演的角色在动作中融入了舞蹈、跑酷等运动风格,其招式诡异,上蹿下跳,还记得当年玩FC版《双截龙2》时,里面有一关boss那两个非常难缠的忍者,到处乱飞,也不知道谁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疯猴”,本片里疯猿正如前者,通过动如灵猿的绝地拼搏来展示格斗技巧,招式狠毒。最后一场与绝坛“冥神金刚”苍生大介的战斗称得上的武者之间的持久对抗,其中融入了精神、力量与武学造诣的对抗,雨中大战更显出战斗的惨烈。空手道对抗少林功夫,无论气势还是动作美感都颇有看头。nn nn 之前《金刚王》打出的旗号是“第四代功夫电影”,一直对这个称号很纳闷,电影又不是战斗机,怎么还分代系。最后在片方的一个活动中,一幅由数千张纸片做成的巨大的李小龙画像背板,当人们经过背板,一一撕下这些纸片后,留下的就是电影《金刚王》主角释延能展现真功夫的画面。这才明白所谓“第四代”是什么意思。通过本片,打算将释延能在李小龙、成龙与李连杰、甄子丹之后,培养成第四代功夫巨星。nn nn 从《金刚王》的打斗风格还是主旨上,能看出本片是在向李小龙致敬,尤其是他未完成的遗作《死亡游戏》,通过与无数不同派系的高手对决,达到武者修行的目的。可以说无论电影还是释延能,都是非常纯粹的,从李小龙去世之后到2013年,整好40年。释延能在武术造诣方面自然不在话下,而且他在硬气和刚猛方面也与李小龙很相似,从成龙的诙谐打斗、李连杰的技巧招式、到甄子丹的搏击实战术,释延能能否成为硬派功夫明星的代言人呢?目前国内唯独缺少硬派功夫明星,释延能假如从此能够以自己的风格发扬下去,那么离第一个“从少林寺到功夫巨星”的星光之路将不会遥远。nn nn 《金刚王》将于9月26日登陆国内院线,在国庆档逐渐成为以《狄仁杰神都龙王》为首的3D大战时,《金刚王》在2D影厅也会有一番作为。本片的目标观众群体很明确,功夫迷、爷们戏,花痴女子也照单全收。nn n